手持式光譜照度計作為精準測量光環境的便攜設備,常需在戶外或復雜天氣條件下作業。雨雪、高溫、低溫、強風等天氣不僅可能影響測量數據的準確性,還可能對設備造成不可逆損傷。掌握科學的使用注意事項,是保障測量精度與設備壽命的關鍵。
一、雨雪天氣:做好防水防護,避免設備受潮
雨雪天氣的核心風險是設備進水或受潮。使用前需檢查設備外殼的密封性,確保按鍵、接口等部位無破損,必要時為設備套上專用防水保護套(注意選擇透光率高的材質,避免影響光學測量)。測量時應盡量避免設備直接暴露在雨雪中,可借助雨傘、遮陽棚等遮擋工具,同時保持手部干燥,防止汗液或雨水通過手部接觸滲入設備內部。若設備不慎沾染雨雪,需立即用干燥柔軟的抹布擦拭干凈,不可直接用吹風機高溫檔烘干,避免損傷光學元件;測量結束后及時將設備放入防潮收納箱,箱內可放置干燥劑,防止殘留濕氣導致電路故障或光學部件發霉。

二、特殊溫度:控制使用時長,做好溫濕度過渡
高溫(通常指環境溫度超過35℃)與低溫(通常指環境溫度低于-5℃)均會影響設備性能。高溫環境下,設備內部元器件易因過熱出現精度漂移,光學濾鏡也可能因熱脹冷縮改變透光特性。此時需縮短單次測量時長,每工作30分鐘左右讓設備在陰涼處靜置10-15分鐘散熱,避免陽光直射設備機身;同時避免將設備長時間放置在車內等密閉高溫空間,防止外殼變形或內部電路燒毀。低溫環境下,電池續航能力會顯著下降,設備顯示屏可能出現卡頓、黑屏等情況,測量前需將設備從低溫環境移入室內(或溫暖的收納箱),靜置1-2小時完成溫濕度過渡,待設備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后再開機使用;可提前為設備配備高容量低溫專用電池,避免測量過程中突然斷電;測量時盡量減少設備暴露在低溫環境中的時間,操作完成后及時收回溫暖環境,防止設備因溫差過大產生冷凝水。
三、強風天氣:穩定設備姿態,避免意外損傷
強風天氣雖不直接影響測量數據,但可能導致設備晃動或意外墜落。測量時需保持身體穩定,用雙手握持設備,避免單手操作導致設備被風吹動;若需固定測量位置,可借助三腳架(選擇防風性能強的款式),將設備牢牢固定在三腳架上,同時檢查三腳架的配重是否充足,防止被風吹倒;避免在高處(如屋頂、高臺)或空曠無遮擋的區域進行測量,防止強風將設備吹落造成損壞;若風力達到5級以上,且無可靠固定措施,建議暫停測量,待風力減弱后再作業,避免因設備晃動導致測量角度偏差,或因意外碰撞損傷光學鏡頭。
四、特殊天氣后的設備維護
無論何種復雜天氣,測量結束后都需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與維護。首先檢查外觀是否有劃痕、變形,光學鏡頭是否有污漬或損傷,若鏡頭沾染灰塵或污漬,需用專用鏡頭紙輕輕擦拭,不可用普通紙巾或抹布擦拭,防止刮傷鏡頭鍍膜;其次開機檢查設備是否能正常啟動,測量數據是否處于合理范圍,可通過測量已知標準光源(如校準燈)驗證精度,若發現數據異常,需及時聯系專業人員進行校準;最后按照設備說明書的要求,定期對設備進行全面維護,包括電池充放電、接口清潔、光學部件校準等,確保設備長期處于良好工作狀態。
復雜天氣下使用手持式光譜照度計,需以“防護優先、精準測量”為原則,結合天氣特點做好針對性防護,同時規范操作流程與后續維護。只有科學應對環境挑戰,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測量優勢,為光環境評估、照明工程驗收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。